文章作者:admin 发表时间: 浏览次数:次
其增强速度更快,潜力一次次提升
最新GFS模拟预报显示,保莱特将继续增强,下周三左右直角大转弯,然后最大可达965百帕,相当于14级强台风等级
按照时间节点,保莱特或许将是白露
没有查到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以下是贴吧网友整理的“香港天文台历年发布的9号信号以上的热带气旋”,下文摘录了部分。
详细见:http://tieba..com/p/3710456179
1、癸亥台风
癸亥风灾发生于1923年8月18日,当日一个台风横过澳门以北,随后进入中国大陆,造成巨大的损失,为该年澳门唯一一次悬挂十号风球(亦是历来悬挂时间最久的十号风球),且为该年香港悬挂两次十号风球的其中一次。
风暴于8月11日在关岛区域的太平洋形成,8月17日下午4时至5时移至台湾南部海面上[1],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动。8月18日中午12时经澳门以北约十里(即约20公里)进入中国内陆,后逐渐消散。
影响
死伤人数
葡属澳门400多人死52伤
英属香港100死1失踪
当时的香港皇家天文台发布10号信号
此次风灾为澳门有记录以来第二多人死亡的风灾
【维基百科未列出路径】
2、丁卯台风
丁卯风灾 发生于1927年8月20日,当日一个台风横过港澳以南海域,并直逼广东西部,使港澳两地造成人命及财物损失,并为该年澳门悬挂两次十号风球的其中一次。
风暴过后,南湾海边一片狼藉,大量渔船的残骸被冲到堤边。在沙梨头有造船厂被吹塌。而在加思栏马路及近陆军俱乐部有大树被吹至连根拔起。
根据澳门气象台发布1927年8月20日台风的路径图,显示风暴于8月15日早上6时于关岛以南附近海面上生成,稳定以偏西方向移动。8月16日风暴移至东经140度以西,并逐渐以西北偏西转西北方向移动。8月18日晚上稍后至8月19日初时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北登陆,8月19日早上6时位于吕宋岛北部近岸海面,以西北至西北偏西方向移动。8月20日早上6时位于东沙岛之西北方,随后于澳门以南约50里横过,并于8月20日晚上稍后至8月21日登陆广东西部。
该台风致使港澳都发出10号信号
【路径未列出】
3、乙巳台风
1929年8月22至23日,一个强烈台风正面吹袭港澳,使两地悬挂当年唯一的十号风球。香港方面,由于在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期间天文台测得一小时飓风风力而使天文台跳过九号烈风或暴风增强信号而直接悬挂十号飓风信号,这是天文台设立九号烈风或暴风增强信号来的第一次,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一次,直到1957年强台风姬罗莉亚袭港,天文台才第二次做出跳过九号信号并直接改发十号信号的决定,至今未做出过第三次该决定。
港澳均发出10号飓风信号
【路径未列出】
4、丁丑台风
丁丑风灾又称九二大风灾,是香港最严重的一次天灾。一个强烈台风在1937年(岁次丁丑)9月2日凌晨正面吹袭港澳,造成广泛破坏。台风在新界吐露港引起超过20英尺(6米)高的风暴潮,大埔一带伤亡惨重。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共造成约11,000人在这次风灾中丧生,为香港有记录至今最多人死亡的风灾。澳门亦有21人身亡,至今为当地第五严重风灾。
引起丁丑风灾的台风在1937年8月底于菲律宾吕宋以东的海面形成。8月31日,台风抵达巴林坦海峡的东面。9月1日在东沙群岛以北掠过,并且以时速17海里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靠近广东沿岸。
皇家香港天文台于9月1日00:35分[1]悬挂一号风球,当日香港仍然天晴,但天上隐约可见台风来临前常见的卷云。随着台风逐步逼近,天文台在15:20分[2]改挂五号风球(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至19:00分,香港转吹西北偏北风,风力逐渐加强并维持方向,显示台风可能正面来袭。午夜后雨势不断,气压亦不断下降,天文台遂于9月2日01:58分悬出十号风球,02:10分呜炮警告。
5、乙卯风灾
己卯风灾是于1939年太平洋台风季由台风23W引起的风灾,该台风于1939年11月23日穿越香港,香港天文台因而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1939年11月18日,有一个热带低压在棉兰老岛以东被发现,一直增强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在19日横扫萨马岛和莱特岛前增强成台风。其后该台风大致保持向西移动直到在22日到达南中国海西部。其后,一道冷锋把该台风转向东北,导致罕见地出现台风在南中国海西部回转至东北向的现象发生。在11月24日该台风经过澳门,并在两小时后其风眼直接穿过香港。风眼在香港天文台逗留持续了十五分钟,是为首次在香港天文台测得这情况。在造成山泥倾泻后,此台风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并继续向东北移动穿越南中国。此风暴在穿越台湾海峡时逐步减弱,并有机会在26号消散前登陆过台湾。
在穿越菲律宾时,在班乃岛上卡皮兹的一个气象站记录到气压低达981.0hPa,而风速亦超过88km/h。穿越时,这风暴导致马斯巴特岛上的一艘机动艇沉没并导致艇上50人有48人死亡。在东萨马省的巴朗伊加有一人失踪,相信是因为溺水,并被认为死亡。在萨马省、雷伊泰省和卡皮兹省亦造成了大量财产损失。在香港,受风暴前方的雨带影响时,阵风曾达到119km/h。降雨在台风到达前七小时开始,并导致共约108mm的雨量。最多雨量来自台前雨带,在一小时内降下了40mm雨量。在台风经过香港时,测得的最低气压为989.0hPa。台风在香港造成轻微损害,九龙城东头村有一泥墙倒塌,压死2人。九龙湾有一货艇被风吹翻,5人堕海,其中一人受轻伤。
6、1946年超强台风“英格瑞”(LNGRID)
超强台风英格瑞(英语:Typhoon Ingrid,国际编号:460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6W)是194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六个热带气旋,亦是导致皇家香港天文台需要悬挂二战第二个一号戒备信号,首个八、九及十号风球的热带气旋。英格瑞于1946年7月12日生成,先后影响菲律宾吕宋岛及台湾中南部地区,再于7月18日在香港掠过,并给港澳造成灾害,两日后减弱消散。
7、1954年台风“柏美娜”(Pamela)
该热带气旋致使香港皇家天文台发布9号烈风信号
超强台风柏美娜 (英语:Typhoon Pamela,国际编号:5419[3],台湾编号:5416[4],中国大陆编号:5427,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6W[4]),是1954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第十九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它是一位女性的名称。也是历年第二个导致香港天文台需于十一月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的风暴。
“柏美娜”于11月5日进入南海。随着它越趋接近香港,皇家香港天文台于上午11时30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下午,其继续以西北偏西移向移动,与香港的距离越趋接近,皇家香港天文台于晚上8时20分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8、1957年强台风“姬罗莉亚”
强台风姬罗莉亚(英语:Typhoon Gloria,国际编号:571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4W)于1957年9月17日形成。之后以2级台风的强度穿越菲律宾,进入南海。姬罗莉亚抵达珠江口时,香港因悬挂八号风球期间,市区测得一小时飓风风力而导致皇家香港天文台直接改挂十号风球,澳门气象台则未有测得持续飓风因而最高只悬挂九号风球。天文台测得12小时的强风、14小时的烈风,当中有一小时更达飓风程度的风力,9月22日澳门测得气压970.8百帕斯卡,吹时速110公里的东风,阵风达144公里,最大日雨量79.3毫米,造成澳门低洼地区出现水浸。
9、1960年强台风“玛丽”(Mary)
强风暴玛丽(英语:Typhoon Mary,国际编号:6003,中国大陆编号:6001,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3W),是1960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玛丽于1960年6月3日生成,经过南海中、北部之后,再于6月9日在香港西北偏西约10公里掠过,并给香港造成灾害。根据实测风力,未有测到持续飓风,皇家香港天文台只考虑到风向转为西南、当时大厦承受阵风面对是一个达标但是弱的十号信号。
10、1961年台风“爱丽斯”(Alice)
台风爱丽斯(英语:Typhoon Alice,国际编号:610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5W)是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六个热带气旋,亦是少数直接穿过皇家香港天文台总部并导致天文台需要悬挂十号飓风信号的热带气旋之一。爱丽斯于1961年5月16日生成,经过南海中、北部之后,再于5月19日在香港掠过,并给香港造成灾害,两日后进入东海及减弱消散。另外,天文台因爱丽斯吹袭而悬挂的十号信号历时仅2小时30分,成为香港有纪录以来导致天文台悬挂十号信号时数最短的热带气旋,纪录至今未破。根据实测风力,因为香港境内没有测得飓风,所以对于香港是一个不达标的十号信号,最接近香港时强度没有台风级数,只有强热带风暴级数。
11、强台风温黛(英语:Typhoon Wanda,国际编号:6216,中国大陆编号:621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6W),是1962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也是二战后吹袭香港最强的台风。
12、1964超强台风“露比”(Ruby)
1964年9月1日,热带风暴露比于巴士海峡以东约1110公里外之太平洋形成,之后向西南移动。9月3日抵达吕宋以北,并增强为强热带风暴。香港于9月4日上午06:15悬挂一号戒备信号。之后由于缺少观测之船只,风暴之路径一度不明。
13、1964年强台风“黛蒂”(Dot)
1964年10月6日,一个低气压在雅浦岛东南处约140公里形成,以时速35公里向西北移动。10月7日,黛蒂增强至热带风暴程度,并在10月9日早上增强至台风程度。当日,黛蒂更改移动途径,以时速14公里吹袭吕宋岛北部。其后,黛蒂在香港东南偏南约430公里几乎停留不动。
14、1968年台风“雪丽”(Shirley)
台风雪丽(英语:Typhoon Shirley,国际编号:6809,中国大陆编号:680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3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uaning),是一个西北太平洋上出现的热带气旋,是少数风眼直接掠过香港市区的台风,更是自1961年台风爱丽斯后,能正面掠过天文台总部并悬挂十号信号的热带气旋
15、1971年台风“露丝”(Rose)
超强台风露丝[2](英语:Typhoon Rose,国际编号:7121,中国大陆编号:711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1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Uring)是1971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也是二战后吹袭香港最强的台风之一。
16、超强台风爱尔茜[1](英语:Typhoon Elsie,国际编号:7515,中国大陆编号:751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7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meng)是少数在10月正面吹袭香港的台风。爱尔茜在1975年10月14日在皇家香港天文台以南50公里处掠过,香港为爱尔茜悬挂十号飓风讯号接近3小时。期间香港南部及高地测得飓风,大部分地方则测得烈风。爱尔茜在香港并未造成严重破坏,袭港期间有46人受伤,无人身亡。
17、超强台风“荷贝”(Hope)
超强台风荷贝(英语:Typhoon Hope,国际编号:7909,台湾编号:7908,中国大陆编号:790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sing)。
18、超强台风爱伦(英语:Typhoon Ellen,国际编号:83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0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erming),是1983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爱伦于1983年8月在中太平洋生成后,进入西太平洋发展,掠过巴林坦海峡及东沙群岛,横越南中国海,然后正面吹袭香港,之后在澳门及珠海之间登陆并移入内陆。
可在台风形成前期使用降雨弹、即将水气转变降雨、但代价巨大、还需多国出资合作,让科学家研究评估吧。
都说人力不可能对抗自然的力量,但美国人好像就偏偏不信邪。上世纪五十年代,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与美国海军合作,打算让轰炸机携带一颗大当量的核弹飞进西北太平洋一个台风的中心,以试图通过核爆的方式打散台风的结构。
达到阻止台风形成的目的。正在形成的台风眼还好最终这个有点疯狂的项目被阻止了!不然我们或许还真能见识到结局到底会如何的有趣?不过美国人没能将台风给核爆了,却干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开着一整个航母舰队。
硬怼台风!你没看错,美国人还真就开过航母舰队,去往台风的中心撞,试图以人力对抗自然之力。干出这事是美国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WilliamHalsey),哈尔西将军还因此收获了一个叫“暴风之子”的外号。
威廉·哈尔西,美国海军上将是谁给老美的勇气去拿航母怼台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且听笔者给你慢慢说来。Ⅰ:首战台风的哈尔西1944年12月18日,哈尔西将军正带着旗下的第三舰队在菲律宾附近海域骚扰日军军舰。
这时的夏威夷天气预警中心给哈尔西将军发出了警告:将会有一场巨型台风向第三舰队的方向行进,预警中心给哈尔西的建议是让舰队避开台风。但哈尔西将军无视了预警中心的建议。毕竟当时的美国第三舰队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20艘主力航母、8艘战列舰以及随行的大小战舰超过了一百艘,给了哈尔西将军极大的自信心。台风,它能抵几条航母?而且有着“蛮牛”称号的哈尔西将军刚在太平洋上打赢了几场对日本的海战,自信心也极大的膨胀了起来。
美国第三舰队,拍摄于二战时期手下兵强马壮,刚打赢莱特湾海战,美军当时几乎已经歼灭了日军的所有主力舰队,这给了哈尔西将军极大的自信心。也是因为如此,哈尔西将军拒绝接受了来自预警中心的建议。
并且下令让第三舰队保持编队继续向台风眼中心前进。被台风肆虐后的本宁顿号航母但哈尔西将军低估了台风的风速,也高估了人类军舰对台风的抵御力。当第三舰队行驶到台风的中心区域时,此时的风速已经达到了169km/h。
台风卷起的浪花也超过了二十米高。严重倾斜的CVL-27兰利号最终,美军第三舰队在和台风的第一场对抗中,失去了3艘驱逐舰以及146架舰载机,除此外还有9艘战舰严重损伤,790名美国军人丧生。
台风雷伊会到广东吗
台风雷伊会到广东吗,进入南海的雷伊,仍有可能再回超强台风,因此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将有12月罕见的狂风暴雨;而力量变强的雷伊,将有更足的底气北上,台风雷伊会到广东吗。
台风雷伊会到广东吗112月16日凌晨起,台风雷伊在强大的海洋热能支持下,不惧非常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在菲律宾以东洋面迅猛增强。雷伊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极其深厚的对流,其核心云团云顶亮温一度达-90度,超过了“风王”海燕。
正因为此,虽然雷伊的整体形态并不圆、台风眼还很不规则,各大气象机构还是给了雷伊非常高的强度,美国给了最高的五级台风,日本给了猛烈台风,而我国中央气象台也给了超强台风,并定最大风力17级。
12月16日上午雷伊的云图动画,中气爱制作
事实证明,雷伊完全够得上这个评级。下午1点到晚上9点,雷伊六次登陆菲律宾,先后穿过锡亚高岛、迪纳亚特岛、帕纳翁岛、莱特岛、薄荷岛(保和岛)、宿务岛。在第四次登陆前后,莱特岛的马阿辛经过雷伊的台风眼边缘,测得海平面气压944.7百帕。这说明,雷伊登陆菲律宾前最低气压可能在920百帕上下,是不折不扣的17级超强台风。
事实上,马阿辛是雷伊路径上,菲律宾“硕果仅存”的气象站。雷伊所到之处,菲律宾各地狂风暴雨,宿务机场测到15级大风;气象站纷纷数据中断,和2013年海燕、2020年天鹅台风登陆时有类似之处。截至发文时,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的气象站也宣告“失联”,市区多处停电。
西北太平洋是全世界的“暖池”,一年12个月都可以生产台风乃至超强台风。话虽如此,因为垂直风切变过大,12月以超强台风强度登陆菲律宾的,还是非常稀少,包括雷伊在内,1951年以来仅有4个,雷伊的迅猛增强和巅峰登陆,可以说12月少见。
接下来,雷伊还将在菲律宾登陆两次,先后穿过地形崎岖的内格罗斯岛,以及巴拉望岛,在被高山大举削弱后,于12月17日晚进入我国南海。此时,南海南部水温仍然高达28-29度,且垂直风切变很小;另外,寒潮已经大举南下,将长途跋涉渡过南海,和雷伊相遇。
大家都知道,台风是暖心风暴,台风发展过程中,最怕干冷空气入侵。然而,寒潮的南下,对雷伊却是好消息。一方面,在陆地上干冷无比的寒潮,在经过南海的加温加湿后,已不再干冷,而变得温暖湿润;另一方面,东北风将加大台风的辐合,反而可能激发台风增强。
12月16日早晨雷伊的可见光云图动画,中气爱制作
正因为此,进入南海的雷伊,仍有可能再回超强台风,因此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将有12月罕见的狂风暴雨;而力量变强的雷伊,将有更足的'底气北上, 在冬至前后,它将非常靠近海南、广东,有可能成为有气象纪录以来,在12月中下旬最靠近我国陆地的台风,甚至不排除登陆的可能性。
既然雷伊如此靠近,南方,尤其是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南部的“冬至台风雨”,那也就必须要下了。 今天,东南沿海非常热,福建局部甚至破了12月纪录;而接下来,随着寒潮南下、台风北上,东南沿海将热转湿冷,湿冷转干冷,干冷再转湿冷,防感冒,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台风雷伊会到广东吗2今天(12月17日),今冬第五轮寒潮继续影响我国,降温范围进一步扩展,今天北方气温将集中触底,北京、济南等地或度过今年下半年来最冷白天,南方气温低谷主要集中在明天。另外,台风“雷伊”对我国影响将显现。
寒潮影响继续 安徽浙江等地降温可达12℃以上
针对正在影响我国的这股冷空气,中央气象台已发布今年下半年来第五轮寒潮预警。这股寒潮移速较快,影响范围已经铺展开来,监测显示,今天5时较昨天5时,河北北部、北京中部和西北部、辽宁中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部等地降温12~14℃,上述部分地区伴有6~8级阵风,局地9~10级。
今明天寒潮影响范围将继续扩大,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8时至明天20时,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降温6~8℃,其中,安徽东南部、浙江大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2℃以上。明天早晨最低气温0℃线位于浙江南部至四川盆地北部一带。内蒙古、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山东半岛等地有4~5级偏北风,阵风6~8级。
总的来说,降温最明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东部以及华东一带,不少地方气温将创下半年来新低。北方此轮过程最高气温低点大多集中在今天,如长春的最高气温将首次跌破-10℃,北京、济南将首次降至冰点或冰点以下;南方最高气温低谷主要集中在明天,如杭州将首次跌破10℃。
降温之后,部分城市的气温会比常年12月中旬偏低,甚至短暂冷得如同1月中旬。不过这次气温速降之后,部分城市又将迅速恢复到降温之前的水平甚至更高。
至于雨雪方面,此次寒潮带来的降水较少,今明天随着寒潮主体控制中东部后,雨雪将迅速消退。预计,今天新疆北疆北部和南疆南部、吉林东部、西藏西部和东部、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山东半岛东北部局地有大雪(5~8毫米)。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江南东部、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需要注意的是,华南多地最近一个月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未来几天仍多干燥天气,公众要多补水,相关部门要警惕森林火灾的发生。
“雷伊” 今晚将移入南海 南海等海域风力加大
昨天,今年第22号台风“雷伊”加强为超强台风级别,然后又减弱为强台风。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6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2个台风生成,比多年同期平均(26.4个)偏少4.4个。
今天早晨5点钟“雷伊”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南方向大约495公里的菲律宾西南部近海海面,预计,“雷伊”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今天晚上移入南海东南部海面,强度逐渐增强;19日前后将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向我国西沙群岛附近海面靠近,强度逐渐减弱。
受“雷伊”影响,今天8时到明天8时,南海中部和南部海域、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的风力将有7-12级,“雷伊”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及岛屿风力将有13-15级,阵风16-17级。“雷伊”后期可能给华南地区带来降水,对缓解当地干旱有一定作用,不过时效较远,需继续保持关注。
台风雷伊会到广东吗3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22号台风“雷伊”(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12月17日)早晨5点钟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南方向大约495公里的菲律宾西南部近海海面,就是北纬10.2度、东经121.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50-38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6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70公里。
预计,“雷伊”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今天晚上移入南海东南部海面,强度逐渐增强;19日前后将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向我国西沙群岛附近海面靠近,强度逐渐减弱。 大风预报:17日08时到18日08时 ,南海中部和南部海域、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的风力将有7-12级,“雷伊”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及岛屿风力将有13-15级,阵风16-17级。
发展强大
由于持续强风切变的存在,雷伊在增强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很大的阻力,多次爆发出大范围温度极低的中心冷云盖,云顶最低温度低至甚至低过-100℃。
12月14日上午8时,“雷伊”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0级(25m/s),中心最低气压降至985hpa。
12月14日晚上20时,“雷伊”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1级(30m/s),中心最低气压降至980hpa。
12月15日上午5时,“雷伊”加强为台风级,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2级(33m/s),中心最低气压降至975hpa。
12月15日晚上20时,“雷伊”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3级(40m/s),中心最低气压降至960hpa。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幸好台风能够预报紧急信号,让人们有充分的准备预防。台风来袭时如魔鬼一般放肆的撕扯着整个世界。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台风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台风海燕(2013年第20号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海燕(英语:Typhoon Haiyan,国际编号:1330,联合台风警报中心:31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Yolanda,当地华语译名:尤兰达)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8个被命名的风暴,为有记录以来西太最强台风。“海燕”一名由中国提供,是指海燕鸟。海燕的强度超2010年台风鲇鱼,成为西北太平洋有纪录以来强度最强的热带气旋。香港天文台最初说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260公里(以10分钟平均风速计算),仅以每小时10公里之差,逊于鲇鱼之每小时270公里;后来更于“2013年11月热带气旋概述”把海燕强度向上修订至每小时275公里,以每小时5公里之差,超了鲇鱼。中国中央气象台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270公里(以2分钟平均风速计算),以每小时10公里之差,高于鲇鱼之每小时260公里,后来于2014年6月12日更新台风路径及强度至每小时280公里,以每小时20公里之差,超过鲇鱼[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评定海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315公里(以1分钟平均风速计算),高于鲇鱼的每小时295公里,更超越1979年台风泰培之每小时305公里,成为1979年台风泰培后,34年以来首个1分钟平均风速超过每小时300公里的热带气旋。海燕更一度达到德沃夏克分析法中的T.80。若把下表内官方气象部门评定强度综合考虑,海燕巅峰强度超过鲇鱼和泰培(不过气压比泰培高)但与台风帕翠莎打平手。
台风登陆
超强台风海燕于2013年11月8日凌晨4点40分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275KM/H(10分钟平均),305KM/H(1分钟平均)最大阵风达379KM/H,手持气压计达到878百帕。如果这些数据得到证实,将会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的最强登陆台。
由于海燕以巅峰状态登陆菲律宾,海燕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登陆时风速最高的热带气旋。而其猛烈风力及引起的大规模风暴潮则在菲律宾中部造成毁灭性破坏,官方确认超过6100人死亡,菲国莱特省一名警官估计约1万人罹难,而菲律宾红十字会更表示失踪人数高达25000人。风暴过后1个月,灾区死亡人数仍然持续增加。
强台风“海燕”的中心2013年11月10日上午8点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偏东方大约155公里的南海中西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
2013年11月11日海燕”于早晨5时在越南广宁省下龙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 (40米/秒)。上午9时进入广西境内。
据广西民政厅救灾处介绍,截至11日14时30分统计,受灾地区有北海市海城、银海,防城港市上思、东兴、防城,崇左市凭祥,南宁市江南、上林等4市8县(市、区),灾害合计造成2.89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802人,因灾死亡1人(溺水,海城区涠洲镇);倒塌房屋3户7间,严重损坏房屋4户6间,一般损坏房屋28户40间;直接经济损失710.4万元。
另外,据广西气象台11日介绍,受“海燕”和冷空气影响,10日8时至11日9时,广西南部出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其中超过300毫米的有8个乡镇,其中防城港防城区垌中镇降雨量达451毫米,防城港钢城区扶隆乡389毫米,上思县十万山公园320毫米,上思县南屏乡320毫米,钦州灵山太平镇308毫米,上思县叫安乡304毫米,北海海城区北海港304毫米,上思县平福299毫米;200-300毫米的有37个乡镇,100-200毫米有171个乡镇。北部湾海面出现9-10级、阵风12-13级大风,广西南部部分地区出现6-7级、阵风10-12级大风。
受强降雨影响,广西南部沿海多条河流水位上涨快,防城河、北仑河、明江上游和南流江支流武利江超警戒水位分别在0.13米到2.26米之间,其中东兴河于11日13时左右出现超过8米(警戒水位5米)历史最高洪水位。广西水文水资源局介绍,受到降雨影响,广西南部的江河水位仍在持续上涨,沿岸应做好准备应对中小河流暴雨洪水和局部山洪。
受“海燕”影响,2013年11月10日夜间到11日白天,南海中西部和西北部、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沿海、广东西部沿海、广西沿海将有7至9级大风,其中北部湾的部分海域将有10至12级大风,“海燕”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有12至13级,阵风可达14至15级;广西、海南岛、广东西南部及湖南中部和西南部、江西中北部、贵州东南部等地有大雨,其中广西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强度减弱
海燕的中心11月11日早晨5时在越南广宁省下龙市沿海登陆,9时进入广西境内,10时广西宁明县境内变为强热带风暴,上午11时变为热带风暴,下午8时50分变为热带低气压。
停止编号
海燕11日20时在广西南宁市区境内变为热带低压,其后其强度持续减弱,中央气象台于2013年11月11号23时对其停止编号。
发展过程
2013年11月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马绍尔群岛西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
11月3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1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31W。
11月4日上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上午9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海燕。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1月5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11月6日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台风,是继台风天兔、台风范斯高、台风利奇马之后本年度西北太平洋第四个五级台风。
11月8日上午7时,海燕在菲律宾雷伊泰省杜拉格沿海登陆。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台风。11月9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
11月10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1月11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并于越南广宁省下龙市一带沿海登陆。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发出最后警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11月12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表示海燕已经消散。
台风影响
菲律宾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四号风暴信号
11月6日下午11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已进入责任范围的海燕评定为台风,发布第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命名为Yolanda,并发出一号风暴信号。
11月7日上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出二号风暴信号。上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出三号风暴信号。下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出四号风暴信号。海燕是继台风天兔吹袭巴丹群岛后,2月以来第2次发出最高级别的四号风暴信号。
11月8日上午7时,海燕在雷伊泰省杜拉格沿海登陆。
11月9日上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四号风暴信号及三号风暴信号。上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二号风暴信号。下午3时30分,海燕离开菲律宾气象部门责任范围,发布最后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并解除一号风暴信号。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最新死亡人数为1744人。不过有官员估计,单单在重灾区礼智省独鲁万市,就已经有至少10,000人死亡。根据菲律宾红十字会估计,独鲁万市罹难人数可能超过1,000人,市内房舍几乎全遭摧毁。中部萨马省估计也有200人丧生。雷伊泰省估计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万人。
11月11日,菲律宾全国进入灾难状态。超过2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加入救援行动。
2013年11月15日上午6时的一份灾情通报称,海燕已造成菲律宾2360人遇难,3853人受伤,另有71人失踪2013年11月15日晚上8时,菲律宾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发布最新一份灾情通报称,海燕已造成菲律宾3631人遇难,12487人受伤,另有1179人失踪。其中,187万人流离失所,仍在避难中心内外接受救济。受损的房屋数量也大幅增加到27万多栋,其中逾15万栋房屋完全被毁。
2013年11月27日清晨,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布消息,救援人员在中部省份又找到260具灾民遗体。海燕在该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5500人,另有1757人失踪、近3万人受伤。 减灾委表示,在新增死者中,有207人来自重灾区之一的莱特省塔克洛班市。
2013年12月03日,台湾省当局NGO国际事务会执行长吴荣泉表示,“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捐助20万美元,联系民间团体捐赠物资且委请“国防部”快速派遣C-130运输机分批装载(共计18架次)共680公吨物资,也派遣军舰载运逾500公吨物资到菲国。截至昨天为止,各界赈灾捐款以及当局政府民间所捐物资价值达到新台币3亿元(约1000万美金)。慈济人医会也投入灾区为受灾民众进行医护处理。慈济基金会20日开始在重灾区之一独鲁万市推动“以工代赈”,累积近二十万人次,以工代赈让灾民的重建生活逐渐步上轨道,居民一起复建灾区、协助物资发送,清理街道,重型机具可进驻做进一步清理。灾民以自己力量重建家园,慈济给予灾民非常大的鼓励。联合国人道救援网页头版、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台湾的慈济慈善团体帮助菲律宾灾民重建。灾民们表示:“钱总有一天会用完,但你们带给我们的,信任与希望,永远会留在我们心中。
2013年12月17日晚上至18日早上,海燕风灾重灾区塔克洛班市居民为死者举行烛光悼念会。
越南
海燕于11月11日凌晨5时在越南广宁省下龙市沿海登陆。11月10日海燕吹袭越南中部期间,已经造成6人死亡,包括一名采访风暴的记者。2013年11月11日06时,“海燕”中心位于北纬21点3度、东经107点3度,也就是在越南北部广宁省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达到35米每秒的风速,中心最低气压970百帕,8级大风范围半径约220公里。“海燕”未来将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将逐渐减弱。
中国大陆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11月8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11月8日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黄色预警信号。11月9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1月10日下午3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11月11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橙色预警信号。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蓝色预警信号。11月12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广东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茂名、电白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雷州、徐闻、湛江、遂溪、吴川、廉江
海南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2013年11月10日下午,“海燕”与海南擦身而过,海南岛普降暴雨甚至大暴雨,其中琼中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历史同期罕见。
监测显示,海南中部部分地区雨势十分猛烈,截至2013年11月11日05时,琼中24小时降雨量达278毫米,为特大暴雨量级,历史同期罕见。此外,陵水降水量为233毫米、三亚174毫米,也都达到了大暴雨的量级。省会海口降雨量也达到了99.7毫米,接近大暴雨的量级。据历史资料统计,11月海南出现如此强的降雨比较少见。2013年11月10日“海燕”逼近,海南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进入海燕”核心风圈当中,海南岛普遍出现了8级以上的阵风,三亚阵风风力甚至一度达到了16级。由于风大雨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三亚还一度出现了交通、电力中断的情况。据南海网消息,截止10日11时20分,三亚机场受影响航班达147架次(其中进港84班,出港63班),进港取消57班、延误27班(备降5班),出港取消48班、延误15班。
广西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台风“海燕”已于11日上午9点钟进入广西境内,10点钟在广西宁明县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就是北纬21.9度、东经107.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2] “海燕”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2013年11月11日傍晚以后逐渐转为东偏北方向,强度逐渐减弱。2013年11月11日中午到明天中午,北部湾北部、广西中南部及沿海将有7-9级大风,阵风10级,部分海域或地区将有10-11级大风,阵风12级,琼州海峡、海南岛北部沿海有7-8级大风,阵风9级;广西、广东中西部及贵州东南部、湖南大部、江西中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有大雨,其中,广西、广东西部、湖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广西中东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30毫米)。
受“海燕”影响南宁多个航班延误11条公路中断
11月11日,受台风“海燕”影响,南宁机场多个航班延误,公路客运站往北海等方向的部分班车停运,全区专业公路有11条中断交通。11日上午9时起,南宁机场的雨势和风势不断增强,造成成都、重庆、昆明、海口、上海飞来南宁的5个航班备降贵阳、桂林和广州,直至下午4时过后,才陆续抵达南宁,延误3~6小时,600余名旅客出行受影响。当日,南宁飞往北京、深圳、西安、贵阳等地的12个出港航班,出现不同程度延误,但延误时间不长。
台湾受海燕外围环流及东北季风影响,台湾新北市海边出现俗称“疯狗浪”的5米巨浪,龙洞地质公园附近有16人遭卷入海中,其中8人被救起时已经死亡。巨浪一共导致8死8伤。
香港和澳门
受到海燕的广阔环流和东北季风共同影响,海燕进入南海后,虽仍距离香港和澳门超过900公里,但香港在11月9日傍晚开始普遍刮起偏东强风,高地更受到烈风影响,澳门三条跨海大桥也开始持续吹强风。由于当时香港全面吹偏东风,而非东北风,可见当时是海燕主导香港境内强风,多于东北季风主导;但在海燕还没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的情况下,香港天文台未能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在当晚7时10分发出强烈季风信号。海燕在翌日(11月10日)凌晨4时左右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香港境内强风持续超过75小时;但由于海燕路径上对香港威胁有限,加上强度减弱,天文台不能转发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多处地区风势强劲,令境内海岸翻起大浪,有人无视泳滩红旗高挂及救生员警告,坚持游泳,1人被大浪卷走失踪。该名被卷走的青年于11月11日下午4时左右在泳滩的防鲨网外被发现,证实死亡。
虽然海燕在越南北部登陆,但是海燕改向偏东移动,加上东北季风亦有所增强,香港风势在11月11日变得更为强烈,广泛地区受到强风影响,离岸出现短暂烈风,高地(例如昂坪)更一度直逼暴风程度。天文台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测风网络8个指定自动气象站有4个测得强风,若天文台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便已代表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达标。长洲、机场、启德、西贡测得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分别为每小时57、52、42、41公里。另一边厢,澳门风势亦同样继续加强,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在同日下午3时半悬挂强烈季风信号。由于澳门风势在翌日(11月12日)逐渐减弱,气象局在翌日下午6时半除下强烈季风信号。当日日间香港多处地区仍受强风吹袭,但晚间香港境内风势亦终于缓和,天文台在同日晚上10时45分取消强烈季风信号。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5.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永久退役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基于风暴造成当地逾6000人死亡,故把Yolanda退役。2014年1月29日至同年2月1日举行的第46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台风委员会亦通过将“海燕”退役。公布并在2015年的会议上通过由“白鹿”取代;同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把当地名称“约兰达”退役。
1、风王TIP(泰培)
79年的风王TIP(即是泰培),165kts(海里每小时)的风速,870hpa(百帕)的气压(史上最低)。对中国福建泉州造成巨大风灾。大风对渔业破坏性很强,损失较重。影响期间,福建省沿海风力达到6~7级,阵风8~9级。受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11~18日,平潭以北沿海几乎天天都刮偏北大风,持续时间之长是解放以来所没有过的。
2、致命海燕
最低气压890百帕,中心最高风速315 km/h。
2013年11月11日海燕上午9时进入广西境内。受灾地区有北海市海城、银海,防城港市上思、东兴、防城,崇左市凭祥,南宁市江南、上林等4市8县(市、区),灾害合计造成2.89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802人,因灾死亡1人(溺水,海城区涠洲镇);倒塌房屋3户7间,严重损坏房屋4户6间,一般损坏房屋28户40间;直接经济损失710.4万元。
3、狂暴弗雷德
最低气压916百帕,最大风力16级,最高风速55米/秒。
影响地区:台湾、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河南、山东、辽宁
1994年8月21日晚22:30,农历七月十五,台风 (FRED 弗雷德)在温州市瑞安梅头镇(今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登陆,骇人听闻的大幕已就此拉开。首先是大浪。登陆地附近沿海浪滔普遍高出海岸2~3米,飞云江北岸至乐清湾的巨浪尤甚,局部地段拍岸浪高达12米,离温州市区不远的瓯江口波高达到10米,为有记录以来所未闻者。1700多艘船只被巨浪打沉,甚至有千吨渔船被大浪抛进海塘。
4、0608(桑美)
中心气压920百帕和中心附近最大风速60m/s。
2006年第8号热带风暴“桑美”是当年8月5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之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8月9日晚加强为超强台风。浙闽两省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均打破了两省极大风速的历史记录。当时的气象仪器分别测到68.0米/秒和75.8米/秒的陆地器测台风大风风速,仅次于1962年9月1日香港大老山测得78.9米/秒的台风极大风速值。此外,当时一名记者在台风现场报道时,声嘶力竭说出了“我整个人都要崩溃了”,后来被广为流传。
Copyright © 2018 http://sxldjx.com 亚美体育·(中国)-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粤ICP备17052236号 亚美体育·(中国)-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